阿根廷探戈─由布宜諾斯艾利斯到香港
「飄曳的裙擺,冶艷的眉梢,扣人心弦的音樂」──留住了途人閒逛的腳步,叫住了觀眾的目光:他們屏息了呼吸,然後發出一連串的歡呼、狂喜、讚嘆。相信這是每一位欣賞過阿根廷探戈的觀眾的感受。早於一九九四年專業舞者Gladys Fernandez首次以熱情的探戈震撼香港人的心。
許多習阿根廷探戈的舞者都是因為看了《女人香》、《探戈狂戀》等電影而鍾情於這種舞蹈。電影文化同時亦將這種舞蹈帶到世界不同的國度足跡遍佈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印尼、印度、澳洲、美國、歐洲……
阿根廷探戈是19世紀末誕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一門綜合藝朮,包括詩歌、音樂和舞蹈,是阿根廷文化的獨特現象。
當時,來自阿根廷中部彭巴草原的高卓人及大批來自歐洲的移民人口湧進布宜諾斯艾利斯。探戈音樂就是以高卓人的米隆加舞曲為底,加入來自古巴的 Habanera 以及黑奴所帶進來的非洲 Candombe 舞曲,形成了探戈節奏與旋律的原型,所以探戈基本上是許多不同文化的總匯。
這種源自阿根廷酒吧和妓院的舞蹈,於一八八零年布宜諾斯艾利斯迅速發展。探戈在傳入歐洲後亦廣被歐洲上流社會接受,亦為探戈增添了一份高貴優雅的風格。
「誘惑的腳影,性感的舞姿」往往是一般人對探戈的印象,然而這只是探戈的側影。
探戈似是一篇無言的情話。「男方引領,女士追隨」是探戈所指定的角色。即興的探戈,沒有特定的舞程。男士以直、橫、旋轉三個基本的舞步將整支探戈併合而成;女士耐心地回應著男士身體上的暗示,配合著自己當時的情感為舞蹈添上色彩。
探戈的音樂瀰漫著一抹「憂郁」的情感。歌詞大致描述愛情、生活經歷等。不同的探戈節奏形成三種不同韻味的舞蹈形式:傳統的探戈 “Tango”以 4/4 拍子為主,2/4 拍子為 “ Milonga”,3/4拍子為 “ Vals”。以傳統阿根廷手風琴,配合鋼琴、小提琴、低音大提琴彈奏,時而淒美感性;時而輕鬆討喜;時而高貴優雅;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魅力。現代探戈舞者為發揮探戈即興的精神,除在舞步上敢於創新外,更嘗試以其他能配合探戈的音樂自由舞動,跳出另一種神韻。
探戈動人之處來自舞者於當時對音樂的領會,感之而發,徐徐舞動。這種舞蹈形式不受拘束,盡顯自我個性。即使相同的音樂,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心情、不同的舞伴帶領下,都會舞出不同的故事。
在電影 《Tango Lesson》中,演 Sally Potter 以Tango 為主題電影,探討男女在生活上所扮演的角色。其實雖說男方引領,女士追隨,也包括男士對女士尊重、愛護之情;女方亦可在回應的同時,配合音樂表現其獨特個性為舞蹈添上趣味,尤如男女在他們的戀情生活中盡力表達自己,互相溝通,努力創造未來。
「探戈不單是一種舞蹈,而是一種生活理念;它不只活在舞台,亦活在你我心中。」只要你踏出一步,也可以進入迷人的探戈世界裡。
阿根廷探戈資料提供: Trio Spin Studio & Productions
本文章曾於香港舞蹈雜誌 – 《舞蹈手札》內刊出